精准活检替代“一刀切” ,早期宫颈癌治疗 少挨刀还保疗效
早期宫颈癌手术有望“少挨一刀”!
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肿”)刘继红、涂画团队最新研究证明,早期宫颈癌患者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(肿瘤转移的“哨兵”)活检,确认此处无癌后,可免除更大范围盆腔淋巴结清扫,疗效不变且并发症大减。
近日,该成果发表于世界顶级医学期刊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EJM),或将改写沿用百年的宫颈癌手术标准,推动这一疾病治疗迈入精准时代。
百年术式困境:
多数患者“白挨一刀”?
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。2024年,中国女性癌症发病人数中,宫颈癌排第5位,死亡人数排第6位,严重危害妇女健康。好在随着公民健康意识提升、检查手段更新,早期宫颈癌检出率正逐渐提高。
1898年,奥地利妇科医生Wertheim首创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”,将治疗从“仅切肿瘤”升级为“肿瘤+淋巴结全切除”,因能有效防复发,该术式沿用至今。
但临床现实是,多数早期患者并无淋巴结转移。“这种‘无差别清扫’属于过度治疗,还会引发下肢水肿、静脉血栓、淋巴囊肿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,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。”中肿妇科教授刘继红表示,这一沿用百年的术式亟待变革。
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教授、主任医师刘继红。
十年攻坚:
精准侦察,随机对照
既往研究发现,宫颈癌癌细胞扩散至淋巴结的路线固定。能否利用这一规律,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小手术创伤?2015年,刘继红、涂画团队牵头开展“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比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宫颈癌(PHENIX)”研究。
这项研究历时10年,联合国内10家医院纳入838例早期患者,设计“精准侦察+随机对照”方案:所有患者先做“前哨淋巴结活检”,术中快速检验确认无癌后,患者按1:1随机分两组:一组“免除清扫”,仅留活检步骤;另一组按传统方案“全清扫”。
团队随后长期追踪,核心观察“3年无复发生存率”(即治疗后3年,既没复发也没因癌症去世的比例),同时记录手术时长、出血量及并发症,还克服了多中心招募、质控标准化、长期随访等难题,确保数据准确可靠。
关键结果:
疗效持平,创伤大减
10年沉淀后,研究交出亮眼答卷:单纯活检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96.9%,与传统清扫组94.6%无差异,且死亡率更低,证明“不清扫”在防复发上不逊于老术式。
在手术安全性与患者生活质量上,活检组优势更突出:手术时间更短、术中出血更少、并发症发生率更低、住院时间更短。
“这是治疗理念的革新。”文章第一作者、中肿妇科副主任医师涂画介绍,研究证实早期患者无需“预防性”切淋巴结,可实现“有癌切癌,无癌保组织”,真正“疗效不打折,患者少遭罪”。他还强调,该术式成本低廉、技术易推广,可造福较大规模患者。
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副主任医师涂画。
精准医疗:
宫颈癌手术进入“个体化”新阶段
值得一提的是,这项成果还创下“双第一”:既是中国学者在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发表的首篇肿瘤外科原创论著,也是亚洲学者在该期刊发表的首项亚洲妇科肿瘤界随机对照研究。杂志主编Eric Rubin教授评价:“研究设计严谨,极有可能改变当前临床实践,众多患者将因此受益。”
该研究的发表,标志着早期宫颈癌手术从“一刀切”粗放模式转向“个体化”精准模式。刘继红表示,未来团队将推动成果临床转化,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医疗的进步。
文字:南方+记者 张梓望
摄影:南方+记者 许舒智
剪辑:南方+记者 徐昊
通讯员:文朝阳 陈鋆 赵现廷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南京股票配资平台-杭州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