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客组织黑镜在2025年10月9日放出一堆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的内部文件,直接把米格-29K舰载机的雷达问题抖落得干干净净。这事闹得印度海军直挠头,本来花了大把钱从俄罗斯买来的飞机,结果雷达老出毛病,平均每60小时就得修一次,远没达到合同里说的150小时。俄罗斯那边为了蒙混过关,还玩起了假数据,搞些模拟测试来充数。这下子,印度两艘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和维克兰特号的战斗力直接打折,舰载机群趴窝一大半,等于白瞎了那些投资。
米格-29K是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在上世纪80年代末搞出来的舰载版战斗机,本来是为苏联海军的航母设计的。苏联解体后,这项目一度停摆,直到印度海军看中了它。2004年,印度签了合同,买了16架单座的和4架双座的,后来2010年又加了29架,总共砸进去22亿美元。这飞机配的是祖克-ME雷达,按俄罗斯的宣传,能探测120公里,同时锁定10个目标,听着挺牛的。印度海军打算用它们装备维克拉玛蒂亚号,这艘航母本来是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,印度花钱改装后服役的,还有本土建的维克兰特号。目的是在印度洋上保持空中优势,对付潜在对手。
从2016年到2018年,俄罗斯工程师在内部测试时就发现雷达可靠性差,容易过热,信号处理出问题,还和飞机的飞控系统不兼容。但他们没老实上报,反而篡改数据,用备用零件模拟正常运行,甚至在统计里把装了假雷达的飞机也算进去,好让数字看起来达标。印度海军拿到手后,用着用着就出事了。2019年,出勤率最低时只有15%,最高也才47%。一艘航母能带20架飞机,可实际能飞的不到10架。雷达一坏,飞行员就没法锁定目标,空中作战基本废了。更糟的是,印度海军一度撤回了雷达的认证,只能靠临时豁免勉强飞。
黑客泄露的文件里,有份报告叫“祖克-ME雷达可靠性和性能报告”,里面明明白白写了这些问题。俄罗斯的NIIR Phazotron公司是雷达制造商,他们试着改设计,换电阻和电路板,但还是没解决问题。印度海军官员也知道这事,内部报告显示他们用模拟模块来测试,假装一切正常。
结果呢?航母编队在孟加拉湾或马六甲海峡巡逻时,本该靠舰载机提供空中掩护,现在却得依赖陆基飞机,灵活性大减。对巴基斯坦的海空对抗,本来航母能远距离投送力量,现在成了摆设。甚至在2019年巴拉科特冲突中,米格-29K的雷达缺陷让印度飞行员在超视距作战中吃亏,被巴基斯坦的F-16和JF-17占了上风。
他们本来就只有这两艘航母,维克拉玛蒂亚号2013年服役,维克兰特号2022年入列。米格-29K是唯一的舰载战斗机,缺陷一曝光,全世界都知道印度航母的空中力量虚弱。战略上,印度想在印度洋维持主导地位,防着中国海军西进,还想在中巴之间形成夹击。现在雷达问题让制空权全靠陆航,响应时间长,覆盖范围小。跟中国比,歼-35隐身舰载机性能更强,印度这些米格就算没缺陷也比不过。更别提巴基斯坦了,航母本该在对峙中发挥作用,现在等于负资产——飞起来还可能出更大乱子。
印度也没闲着,早就在找替代。转向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-M舰载机,协议是2028年中期首批交付,到2030年全到手。然后还得训飞行员,做舰载测试和整合,至少再加一两年。算下来,到2031年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。这五六年空窗期,印度得好好养着航母,别让船体出问题,不然新飞机来了,老船又趴窝。期间,米格-29K还得继续用,但可靠性低,维修成本高,配件保障也成问题。印度海军的米格舰队有42架在役,但实际能战的没多少。
俄罗斯这边,信誉直接崩盘。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是国防大头,管着米格公司和KRET子公司,这次泄露让他们脸上无光。文件显示,他们不光在雷达上作假,其他系统如发动机和电子战也落后。俄罗斯军火出口本来就靠冷战老本,雷达依赖旧技术,发动机可靠性差,软件跟不上现代数字作战。加上西方制裁,零部件短缺,工厂生产线停摆。印度是他们大客户,这次事一出,可能加速订单流失。其他买家如伊朗、越南、马来西亚,也会怀疑俄制装备的维护和升级前景。
全球军售市场,本来俄罗斯和中国分食非北约国家的那块饼。非洲、东南亚、南亚、拉美、中东这些中等经济体,求性价比高的武器。俄罗斯出事后,中国军工体系正好顶上。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,从有人舰载机到无人机,隐身的非隐身的都有。像歼-15、歼-35这些,技术迭代快,出口时政治条件少,不像欧美那么贵还带附加条款。米格-29K丑闻一爆,许多俄制用户会加速换代,转向中国产品。中国本就有市场主导力,这次事件等于开了扇窗,结构性转变会更快。
俄罗斯单枪匹马就把印度海军搞得头疼,两艘航母战斗力归零。中国没费力,就成了受益者。未来格局变数大,印度得赶紧补课,俄罗斯得反思,中国继续稳扎稳打。军火生意,本来就水深,谁也别太信谁。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南京股票配资平台-杭州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