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感情里,你是否感觉自己总在“轮回”:
总是被同一种类型的人吸引,走上相似的痛苦结局?
我就是这样:
一直被那种若即若离、我拼了命追逐才能靠近一点的男人吸引。
然后,毫无例外地被断崖式分手,在重复的剧本里遍体鳞伤。
那种终于被选中却又倏然被抛弃的剧痛,让我深陷在“没人会爱我”的绝望中。
直到走进咨询室,我才惊觉:
我总爱上这一类人,竟是对害怕“被看穿”的自我保护。
当我看清了这一点,这个“爱情剧本”也终于得以改写——
为什么我总是“被分手”?
“消息已发出,但被对方拒收了。”
微信里这行冰冷的灰色小字,宣告了我又一次被“断崖式”分手。
这已经是第4次了。
每一次都如此:在我以为终于走近这个人,我们能走下去时,猝不及防被“抛弃”。
概率高到,连闺蜜都吐槽我:“来来去去都是这种类型,他们到底有啥好喜欢的啊?!”
确实,我总是反复爱上这种神秘又若即若离的男人。
读了心理学文章后,我知道到他们大都属于回避型依恋。
我还特意看了不少怎么“拿下”回避型依恋的文章,可都没用。
剧情还在重复上演:
遇见让我心跳加速的人——他身上的疏离感让我忍不住靠近,幻想成为那个能拆掉他的心墙,被他特殊对待的人;
然后小心翼翼地靠近——他偶尔流露出的脆弱和依赖,让我欣喜若狂,以为终于走进了他心里;
最后痛苦地结束——我还在规划我们的未来,他却毫无征兆地分手、消失,没有任何解释。
一次次的失败,让我对自己的价值和判断力,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。
我几乎要认定:这辈子我都得不到真正美好的爱情了。
直到某一夜,我被不断积攒的失恋痛苦啃噬得难以入眠,还生出了自暴自弃的想法。
胡思乱想中,一个念头微弱地冒出来:
会不会不是他们的问题?可能,问题藏在我自己都没看清的地方?
于是,带着要找到答案的想法,我预约了心理咨询。
我的咨询师很有耐心。
他会让我先把那些“爱恨情仇”一吐为快,不会打断、评判我,也不急于纠正我对这些感情的想法。
然后问我:“所以,这类男生吸引你的特质是什么呢?”
我不假思索地说:“我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生命力。他们很独立,就算一个人也可以去探索自己喜欢的地方。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一个人就觉得不好意思,就失去探索世界的动力。”
咨询师:“听起来,这像是你对自己的期许。”
我突然有一点想哭——是的,我超级羡慕他们。
因为,我很难一个人去做些什么。
比如,我不能一个人去看电影。
一开始,是妈妈管着。
她总觉得我一个人去看电影很可怜,就会跟着我去。可她又不喜欢看,每次都在旁边睡觉。
久而久之,我自己也没办法一个人去做点啥。
不再是因为妈妈管着,而是失去了动力,觉得一个人出门很无趣,也很可怜。
直到——我喜欢上一个喜欢独自探店的男生。
说起自己一个人探索的经历时,他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。
那是我一直在追寻的“生命力”。
从那一刻起,我就不可自拔地喜欢上了他。
可这段感情结束得很惨烈:
一开始,他也会和我分享生活、给我看他拍的Vlog、给我弹吉他唱歌,跟我讲他过去的恋爱故事……
可又不知道哪一刻起,他突然就不喜欢我、不理我了。
我非常受伤,拼了命想挽回这段关系。
结局却只是,他潇洒离开,我成了“疯子”。
自那以后,我的每段感情,几乎都是这样的结局。
爱上他们,是为了保护我自己
咨询中,我和咨询师复盘了一段又一段这样的关系。
试图找到答案:为什么他们不能和我好好在一起,每次都这样突然结束?”
咨询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。
而是在我说起那些感觉被冷落、被回避的瞬间时,问出:
“似乎每段感情,你都会找一个很难真正靠近的人去开始。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。你觉得,这可能让你避免了什么?或者保护了你什么?”
这个问题让我当场愣住。
怎么会是保护?
我本能地想反驳,可话到嘴边又卡住了,内心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轻轻触动了一下。
“这能避免、能保护什么呢?”我小声地说着,有些慌乱。
咨询师没有回答,而是继续问我:“曾经有别的男生追求过你吗?”
我点点头:“有,但我非常讨厌他们。他们一靠近我,我就很反感。特别是他们很热切地表白时,我会很烦,甚至想立刻拉黑他们。我觉得他们没搞清楚我们之间应该有的距离。”
咨询师:“听起来,你好像也喜欢在感情里保持距离,就像你喜欢的男生一样。”
我:“好像是这样,我不喜欢离人太近。很多时候,他们不回消息我还挺安心的,他们要是突然回复我了,反而会吓我一大跳。”
咨询师开始引导:“试着想象一下,如果你真的和一个很渴望靠近你、想时时刻刻和你分享一切的人在一起,感觉如何?”
我:“很可怕,我害怕。”
咨询师:“让你害怕的是什么?”
这个假设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内心某个紧锁的闸门。
一股强烈且窒息的恐慌感毫无预兆地涌上来。
我仿佛看到一双热切注视着我的眼睛,等着我源源不断地给出精彩,给出价值……
而在那样目光下的我,像一个即将被拆穿的、无趣乏味的骗子。
原来,被期待、被深度看见,竟比被抛弃更让我恐惧。
咨询师:“也许,你不是不喜欢离人太近,而是害怕别人发现你不好的地方?因为一旦距离突然拉近,就更容易暴露?”
我不得不承认,咨询师说的是对的。
我害怕别人发现:我原本的样子不过如此。
我内心藏着极深的自我否定:真实的我,是不值得被长久爱着的。
我颤抖着声音回答:“是的,我怕他们发现我很无趣,我害怕他们发现我的焦虑、崩溃、自卑、不安……我希望我是个活泼、青春、靓丽的女孩子,而不是这般无聊。”
咨询师:“所以,你选择这种永远都不会跟你走近的男生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?因为他在真正看清你、对你失望之前,就先行离开了。你甚至不用经历那个被拆穿、被抛弃的痛苦过程。”
这些话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。
原来,我在无意识下,习惯性的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:
主动选择“回避型”,以避免面对“不被爱”的终极恐惧。
然后,把自己也变成了这个“轮回剧本”的合谋者。
我不再需要向他人索要爱
看清这一点后,咨询的旅程开始深入。
在咨询师的陪伴下,我开始描摹自己理想伴侣的画像。
我告诉咨询师,我想要一个独立冷静、活泼乐观且富有生命力的爱人。
他却问我:“如果真找到这样的爱人,你觉得自己会幸福吗?”
思考后我意识到,我是害怕这样的爱人的。
因为他的完美,会显得我不完美。
咨询师点出:“你发现了吗?你在找的不是爱人,更像是审判官。他存在本身就是对你的一种审判,提醒着你,你有多不好。”
我无言以对,咨询师继续补充:“其实,这些特质也是你对自己的要求是吗?”
我肯定了他这个判断。
咨询师:“那为什么你选择去爱他们,而不是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呢?”
这个问题让我醍醐灌顶:
是啊,我一直在向外寻找,找一个拥有我渴望特质的人来爱我、填补我。
可我自己,也可以去成为这样的人啊!
这个领悟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力量。
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自己:
第一件事,就是给自己买了一条漂亮的碎花裙子,穿上它独自出门去看电影。
我感觉自己好像重新活了过来,随即又想起那个喜欢独自探店的男生。
也许,那时候,我爱上的并不是他,而是他身上的生命力。
而这种生命力,我正在努力习得。
比如,我开始像他一样拍小视频:记录水面的波光、路灯下树叶的影子、夏天融化的冰淇淋……
我不再执着于寻找一个“不会回避”的完美伴侣,而是专注于成为一个更安全、更完整的自己。
我正在,逐渐变成我期待的模样。
再后来,我遇到一个可爱的男生,也是我现在的男朋友。
约会时我就主动告诉他:“你知道吗?其实我这个人喜欢装完美。实际上我懒、不修边幅、胆小如鼠、有时候还会很丧。完全不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哦。”
曾经,我执着于装完美,甚至主动推开靠近我的人。
但现在我知道,我不需要那么完美,更不需要为自己的不完美辩解。
于是,我再也不会爱上那些跟我保持距离的男人,而是一个能够接纳不完美的我的男人。
这个人会给我确切的承诺,坚定地站在我身边。
他爱我,会如我爱我自己那般。
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陷入某种不良的亲密关系模式中,一遍遍体验着相似的痛苦,请不要责怪自己“遇人不淑”或“命不好”。
也许,是时候停下来,走进咨询室,在专业咨询师的陪伴下,去探索那个隐藏在痛苦下的,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和模式了。
当你愿意直视内心,那些困住你的旧模式终将松动。
你会发现,真正的爱,始于你对自己那份深刻而温柔的看见与接纳。
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,可以看看这位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咨询师——赵军
赵军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从业13年,积累个案时长4800+小时,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、催眠治疗、家庭治疗、短期焦点治疗等帮助来访者解决亲密关系、安全感、抑郁焦虑等议题。
为鼓励更多人迈出第一步,赵老师在今日开通了3个买一送一优惠名额,即原价1400元/2次的正式咨询,现仅需350元/次。
↓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↓
感受有温暖的倾听
如果,你也在亲密关系的迷宫中反复碰壁,想要修复或寻求改变,又想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,不妨试试壹心理的「买一送一」咨询优惠,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↓
作者:来访者子墨
编辑:小西
图源:图虫创意、Unsplash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南京股票配资平台-杭州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